Search

【奇職】商業考古全行十人但起薪萬三建沙中綫前都要經佢哋:工作經常掘垃圾 - 香港蘋果日報

ringkasanbussines.blogspot.com

若告訴你職業是考古學家,你會想起甚麼?電影《奪寶奇兵》系列的Indiana Jones?或者是《盜墓迷城》的古埃及神話?「普羅市民看考古,最想見到擦亮眼睛的文物,可能是黃金面具,可能是很美的花瓶或者完整的寶物,但日常考古工作很多時都是掘人家的垃圾,因為通常是人放棄不要的東西。」今年34歲、有美國註冊專業的考古學家張宇靈說。

考古行業是一個專業,但亦很冷門。香港沒有考古學家認證制度,要到外地如中國或歐美等國家才有發出相關資格,像張宇靈在美國讀大學時修讀人類及考古學,繼而再取得當地資格認證,輾轉在中文大學歷史系做研究生,再入行做商業考古,在香港全行具有認證的商業考古學家只有十多人。

「我們的工作是確保地底會否有文化留存下來,如果有,我們會提供文化保護;如果沒有,則讓人安心發展。」商業考古又稱合約考古、環評考古,顧名思義是具有考古專業的人,從政府、發展商、地主或工程公司等等承接評估顧問合約,勘探、評估該地方是否具考古價值,進一步發掘或者監察等等。行業入行人數少,加上門檻高,但張宇靈說,商業考古人工不算高,起薪點只有約萬三萬四元。「香港有很多地方雖然有考古價值,但現時考古工作主要是需求主導,像有工程、基建或者新市鎮發展,才有機會因觸及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及古物古蹟條例去做相應考古工作。一般較少做主動發掘,導致整體工作量不是很多,支撐不到這樣多從業員。」同時,顧問公司一般會以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去接項目,「公司為了想接工作可以壓低價錢,不計成本,亦間接令到薪酬波動很大。」

掘出歷史 香港豈止是漁村

香港考古主要分三類,一是在大學研究機構工作,又或者加入政府如博物館等相關部門 ,而張宇靈做的商業考古收入最不穩定,由於人工一直偏低,他七年前便索性和朋友創業,開了一間顧問公司。不過,由於簽了保密協議,所以只願意透露少許的工作項目,「我曾接觸過市區項目,基本上都是因為政府要發展地方,要做考古發掘調查,像中環半山,或者某些新車站都有做過考古。近幾年數個項目都是幫政府部門,在離島、新界建設便民措施,例如起排污渠等。」

今次他帶我們到大埔碗窰,該處是香港目前發現唯一的青花瓷窰址,早年他在碗窰曾經做過不少考古工作。「大埔碗窰早到明代中晚期,一直至1930年代,都是青花瓷器生產地方,妥善保留古物古蹟可以讓人認識本地手工業的發展。很多人說香港是小漁村,我不認同,香港不是只有小漁村。」他續說,「之前在碗窰這一帶做過考古調查,因為基建原因,政府需要在這裏鋪設污水渠,事前需要先做考古調查,當古物得到妥善保存,才讓相關工程人員去鋪設污水渠,過程都用了數年時間。」

我們由上碗窰行至下碗窰,一直走,地下有不少碗的碎片,他隨手執起一塊印有牽牛花紋的碎片,並說:「這隻碗應該是清代中晚期,大概有200至300年歷史,我們作為考古學家,平日要自己落手落腳掘起文物,將歷史發掘出來。如果一般市民就不要帶走,看完就放回原來位置,據《古物古蹟條例》,任何古物或者假定古物由發現那刻,已屬於香港政府擁有。」考古工具除了有鋼水鏟,大面積的則需要用到大泥鏟,還有一個探地雷達,大約探測到地底會有甚麼東西,但最後都要親自去掘才能準確。

實物證明 立體感受昔日生活

他帶我們到下碗窰、用碎石頭砌成的淘洗池,過濾山上的瓷土製作瓷器,是法定古蹟。由於淘洗池附近地底有大量古物難以移走,經評估後附近住宅的水渠電纜需要設置於地面,並以化糞池代替排污渠,至於碗窰其他地方亦需要按古蹟所在位置,和工程師商討建設排污渠位置,以確保文物得到保存。「保育的其中一個原則,是讓文物停放在本來存放的環境,屬於這裏的,最好不應該帶走。考古研究目標是人與人相關的古文化,香港沒有恐龍,所以不會找到恐龍骨。大概是1997年,香港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組織了馬灣大規模發掘,這地方日後成為珀麗灣現址,當時發掘到新石器時代考古遺蹟,如有些遺物、人骨等等,部份存放於博物館內,這是比較成功的先例,在社會發展、基建 、保育取得平衡。」但過去已有歷史記載,考古發掘為何重要?「考古是探究人是如何來,之後會去那處,自己考古自己做,不是由別人告訴你。古代世界不是單憑歷史書,或者靠紀錄片去想像,考古可以令到大家更立體去感受昔日的生活,從而彌補歷史資料的不足之處。」

那是否所有地方都需要先經考古才能發展建設?原來香港過去曾做過兩次全港地域性考古普查,列出約200多個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方,另外若觸及《環境影響評估條例》,就需要經考古顧問公司評估才可進行建設。「大部份客人都不是自願來找我們,因為無人想發展時,要再額外花錢做考古,多是收政府指令去做。有時客人都未必知道我們是做甚麼,亦會存在很多誤解,工作上會有衝突,最多人會問『你們為何這樣慢』。一般考古調查動輒要十多萬元,有些大規模發掘,累積使費甚至有機會過千萬。」

他續說:「很難用掘了多少泥土或者用多少面積,去量化我們的工作,考古工作若發掘到重要遺蹟,是需要放慢逐少處理。我們每掘一下都要很小心,因為這是破壞性的行為,一掘出來已經不能還原,就算重新放回,都已經不是同一回事了。」

記者:何嘉茵

攝影:張志孟、林亦

Let's block ads! (Why?)




August 19, 2020 at 07:30AM
https://ift.tt/3aAF1Oa

【奇職】商業考古全行十人但起薪萬三建沙中綫前都要經佢哋:工作經常掘垃圾 - 香港蘋果日報

https://ift.tt/2UO435K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奇職】商業考古全行十人但起薪萬三建沙中綫前都要經佢哋:工作經常掘垃圾 - 香港蘋果日報"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